字词 | 墠 | ||||||||||||||||||||||||||||||||||||||||||||||||||||||||||||
释义 | 墠shàn ㄕㄢˋ 卷十三土部共15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土部 15画 U+58A0 墠 常衍切 墠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常衍切頁碼第455頁,第15字續丁孫 墠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六反切石遣反頁碼第1070頁,第4行,第2字述
鍇注臣鍇按:《周禮》:「除地爲墠。」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常衍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760頁,第2字許惟賢第1199頁,第7字
段注野者,郊外也。野土者,於野治地除艸。《鄭風》。東門之壇。壇卽墠字。傳曰:除地町町者。町町,平意。《左傳》。楚公子圍逆女於鄭。鄭人請墠聽命。楚人曰:若野賜之。是委君況於草莽也。可見墠必在野也。鄭子產草舍不爲壇。壇卽墠字。可見墠必除草也。《周書》。爲三壇同墠。此壇高,墠下之證也。《祭法》。王立七廟。二祧。一壇一墠。注曰:封土曰壇。除地曰墠。此壇,墠之別也。築土曰封。除地曰禪。凡言封禪,亦是壇墠而已。《經典》多用壇爲墠。古音略同也。 从土。單聲。 段注常衍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郊]外平土可从事者曰墠,土高者曰壇。 錢一[郊]外平土可从事者曰墠,土高者曰壇。⑴(?)堆土曰壇。掃平地[以]聚會曰墠。⑵(?) 墠字的相关索引
墠shàn ㄕㄢˋ 正文・丑集中土部共15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丑集中 土部 15画 U+58A0 墠 墠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55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238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70頁,第29字 音《廣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𡘋音善。 音又,《集韻》、《韻會》𡘋時戰切,音膳──義同。 音又,《集韻》:他干切,音灘──寬也。 音又,叶虞遠切,音阮。 例又,與壇通。 注解〔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墠〕字拼音是sh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單。 〔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àn] ⑴ 古代祭祀或会盟用的场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⑵ 经过除草、整治的郊外的土地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墠shàn ㄕㄢˋ 土部共15画左右结构U+58A0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土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FKKF GRRJ BJKE 46156 无 U+58A0 121251251251112 横、竖、提、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竖 禪 、 𥑲 墠字概述〔墠〕字拼音是shàn,部首是土,总笔画是15画。 〔墠〕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單”。 〔墠〕字仓颉码是GRRJ,五笔是FKKF,四角号码是46156,郑码是BJKE。 〔墠〕字的UNICODE是U+58A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688,UTF-32:000058a0,UTF-8:E5 A2 A0。 〔墠〕字异体字是禪、𥑲。 墠的意思墠shànㄕㄢˋ基本解释①古代祭祀或会盟用的场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 ②经过除草、整治的郊外的土地。“城东门之外有~。” 详细解释名词 1.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field。 东门之墠墠,茹墠在阪。 —— 《诗·郑风·东门之墠》 2.通“坛”( tán )。祭坛,在平地上筑的高台。 其广增诸祀墠场墠币。 —— 《史记·文帝本纪》 3.yard for sacrifice。 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 —— 《礼记》 墠字的翻译
墠的国语辞典解释墠shànㄕㄢˋ详细解释名 ◎祭祀的场地。 《礼记•祭法》:“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墠的两岸词典解释墠shànㄕㄢˋ详细解释1.〈书〉古代用于祭祀的场地。 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礼记‧祭法》)。 2.〈书〉经过整治的郊外土地。 东门之墠(《诗经‧郑风‧东门之墠》)。 3.用于地名: 4.(1)北墠河,水名,在山东。 5.(2)北墠,地名,在山东。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墠的字源字形
墠字组词坛墠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