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掩 | ||||||||||||||||||||||||||||||||||||||||||||||||||||||||||||
释义 | 掩yǎn ㄧㄢˇ 卷十二手部共11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手部 11画 U+63A9 掩 衣檢切 掩 掩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衣檢切頁碼第406頁,第26字續丁孫 掩異體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三反切依漸反頁碼第976頁,第2行,第3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衣檢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428頁,第3字許惟賢第1055頁,第11字
段注《釋器》。圜弇上謂之鼒。弇上當作掩上。 从手。奄聲。 段注衣檢切。八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今作揜。 錢一掩襲=揜⊙襲,⑴今假揜作掩。⑵ 掩,今作揜。⑶(三說均不同,俟質。) 錢二掩襲字當作揜。逖本云:俗作揜。 白话解释掩,收束。收束物体的上部叫“掩”。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奄”作声旁。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手、奄聲。隸書、楷書同。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奄」為聲符,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奄」字本義為「覆也」,與「掩」義密切相關,故「掩」從「奄」聲當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掩字的相关索引
掩yǎn ㄧㄢˇ 正文・卯集中手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卯集中 手部 12画 木 U+63A9 掩 掩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5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439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386頁,第8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𡘋淹上聲。 例又,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 例一曰撫也。 例又,閉也。韓愈詩:獨宿門不掩。 例又,揚子《方言》:止也。 例又,同「也」。江淮南楚之閒曰掩。 例《韻會》或作揜。 音又,《集韻》:烏感切,庵上聲──覆取也。與揜同。 音又,於贍切,淹去聲──繅絲以手振出緒也。或作𦁏,通作淹。 音又,乙業切,音浥──打也。 卷目:考證・卯集中 部首:手部 愛日堂藏本: 第246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48頁,第39字 《爾雅・釋訓》《郭璞註》撫掩猶撫揗,謂慰恤也。 謹照原文撫揗改撫拍。 注解〔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掩〕字拼音是y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奄,五行属木。 〔掩〕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是遮蔽。 〔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ǎn] ⑴ 遮蔽,遮盖⑵ 关,合⑶ 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⑷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掩yǎn ㄧㄢˇ 扌部共11画左右结构U+63A9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扌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木 RDJN QKLU DGKZ 54016 2237 4958 U+63A9 12113425115 横、竖钩、提、横、撇、捺、竖、横折、横、横、竖弯钩 奄 、 揜 、 𢲅 、 𥦩 掩字概述〔掩〕字拼音是yǎn,部首是扌,总笔画是11画。 〔掩〕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奄”,五行属木。 〔掩〕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是遮蔽。 〔掩〕字仓颉码是QKLU,五笔是RDJN,四角号码是54016,郑码是DGKZ,中文电码是2237,区位码是4958。 〔掩〕字的UNICODE是U+63A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513,UTF-32:000063a9,UTF-8:E6 8E A9。 〔掩〕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166,属常用字。 〔掩〕字异体字是奄、揜、𢲅、𥦩。 掩的笔顺Loading... 掩的意思掩yǎnㄧㄢˇ基本解释①遮蔽,遮盖。~护。~体。~饰。~映。~盖。~蔽。~埋。~人耳目。瑕不~瑜。藏瑕~疵。 ②关,合。~闭。~门。~卷。 ③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了手。 ④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杀。~击。~袭。 详细解释动词 1.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2.同本义cover; screen。 掩,敛也。小上曰掩。 —— 《说文》掩练帛,广终幅。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薄草渚。 —— 《史记·司马相如传》空正掩日。 —— 《周髀算经》掩口胡卢而笑。 —— 《聊斋志异·促织》掩其上哉。 —— 清· 方域《壮梅堂文集》手巾掩口。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势拔五岳掩 赤诚。 ——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掩圹(将棺木放入墓穴内,加土掩埋);掩心(护胸的铠甲);掩土(盖土埋葬);掩面(盖在尸体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绢);掩著(掩盖剽窃他人文章的痕迹) 3.藏hide。 掩贼为臧。 —— 《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匿也。”处必掩身。 —— 《礼记·月令》 掩掩缩缩(躲躲藏藏);掩敛(遮藏躲闪);掩败(掩饰失败);掩秘(隐瞒,秘而不宣) 4.止stop。 掩,止也。 —— 《方言》十三掩以绝灭。 —— 王褒《洞箫赋》。注:“止息貌。”掩细柳而抚剑。 —— 潘岳《西征赋》。注:“止也。” 5.乘其不备 attack by surprise。如:掩取(乘其不意而夺取或捕捉);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 6.袭击 attack。如:掩攻(袭击,乘人不备而加以攻击);掩击(袭击;冲杀) 7.关闭;合上shut; close。 为掩户。 ——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掩亚(关闭);掩关(关闭;关门) 8.意外地被夹住 get squeezed。如:小心门掩了你的手。 9.抹杀。 一眚掩大德。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越南字释义掩◎同“揞”。 掩字的翻译
掩的国语辞典解释掩yǎnㄧㄢˇ详细解释动 1.遮蔽。 《礼记•月令》:“君子齐戒,处必掩身。”《红楼梦•第五七回》:“三人听说,忙掩了口,不提此事。” 2.关闭。 《南史•卷二六•袁湛传》:“席门常掩,三迳裁通。”唐•李白〈拟恨赋〉:“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 虚掩房门。 3.停止。 汉•班昭〈女诫〉:“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红楼梦•第一五回》:“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人掩乐停音。” 4.袭击、偷袭。 《史记•卷九○•彭越传》:“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隋书•卷七○•李密传》:“密发伏自后掩之,须陁众溃。”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掩的两岸词典解释掩yǎnㄧㄢˇ详细解释1.遮蔽;掩盖。 掩饰、掩护、瑕不掩瑜。 2.关闭;阖上。 掩上房门。 3.暗中(袭击);趁人不备。 掩袭、掩捕。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掩的字源字形
含掩字的成语掩人耳目 瑕不掩瑜 掩耳盗铃 水来土掩 东遮西掩 迅雷不及掩耳 掩目捕雀 瑜不掩瑕 掩其无备 掩鼻而过 饰非掩过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瑕不掩玉 遮遮掩掩 掩恶扬善 掩耳盗钟 抉瑕掩瑜 掩其不备 盗钟掩耳 东掩西遮 掩口胡卢 掩旗息鼓 窃钟掩耳 更多… 掩字组词掩开头的词语掩饰 掩盖 掩护 掩映 掩埋 掩藏 掩面 掩体 掩蔽 掩耳盗铃 掩人耳目 掩鼻 掩蔽部 掩泣 掩蔼 掩暧 掩败 掩谤 掩庇 掩闭 掩鼻而过 掩鼻歌 掩鼻偷香 更多… 掩结尾的词语遮掩 虚掩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蔽掩 毕掩 搏掩 博掩 捕掩 持掩 驰掩 稠掩掩 东遮西掩 反掩 复掩 覆掩 归师勿掩 函掩 花遮柳掩 讳掩 胡扑掩 护掩 江郎才掩 究掩 更多… 掩中间的词语打掩护 瑕不掩瑜 百般掩饰 半掩门 半掩门儿 侧身掩面 稠掩掩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盗铃掩耳 盗锺掩耳 盗钟掩耳 地下掩体 东掩西遮 捷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暇掩耳 疾霆不暇掩目 抉瑕掩瑜 两叶掩目 漫天掩地 窃锺掩耳 窃钟掩耳 饰非掩丑 饰非掩过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