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旗 | |||||||||||||||||||||||||||||||||||||||||||||||||||||||||
释义 | 旗qí ㄑㄧˊ 卷七㫃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七 㫃部 14画 U+65D7 旗 渠之切 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上反切渠之切頁碼第219頁,第6字續丁孫 旗
附注段玉裁注:「五,鄭本《攷工記》作六,熊旗六游,以象伐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三反切虔知反頁碼第558頁,第6行,第2字述
鍇注臣鍇按:天文參星㫄有伐星,五將有征伐,士卒期於其下也。熊,勇士之象。《尚書・牧誓》曰:「如熊如羆。」何晏《景福殿賦》曰:「參旗九斿,從風飄掦。」參星㫄又有九斿星,非參旗有九斿也。帥都六鄉六遂,民所聚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上反切渠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233頁,第2字許惟賢第542頁,第2字
段注五鄭本《攷工記》作六。熊旗六游。以象伐也。《司常職》曰:熊虎爲旗。注曰:畫熊虎者。鄉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伐屬白虎宿。與參連體而六星。按記不言虎者。舉熊以包虎。 士卒㠯爲期。 段注期旗曡韵。《釋名》曰:熊虎爲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眾期之於下也。 从㫃。其聲。 段注渠之切。一部。 《周禮》曰:率都建旗。 段注《司常職》文。今《周禮》率作師。師者帥之誤。《樂師》注曰:故書帥爲率。然則許作率都者故書。鄭作帥都者今書也。《聘禮》注曰:古文帥皆作率。《毛詩》率時農夫。《韓詩》作帥。見《文𨕖》注。《大司馬職》。仲秋敎治兵。軍吏載旗。 白话解释旗,画着熊的图案的军旗上有五根飘带,用以象征罚星,士卒把军中飘起熊旗的时刻,当作部队集合、公开行罚的时间。字形采用“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或作「 旗字的相关索引
旗qí ㄑㄧˊ 正文・卯集下方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卯集下 方部 14画 木 U+65D7 旗 旗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56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484頁,第28字 標點整理本: 第433頁,第2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𡘋音奇。 例又,《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註〕旗,表也。 例又,星名。 例又,姓。 例又,與箕同。 音又,《韻補》叶渠尤切。班固〈西都賦〉:乗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 注解〔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旗〕字拼音是q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其,五行属木。 〔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í] ⑴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⑵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⑶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旗qí ㄑㄧˊ 方部共14画左右结构U+65D7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旂 方部 14画 10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木 YTAW 86 、 YTDW 98 YSOTC SYME 08281 2475 3876 U+65D7 41533112211134 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横、竖、竖、横、横、横、撇、点 㫅 、 𣄃 、 𥛏 旗字概述〔旗〕字拼音是qí,部首是方,总笔画是14画。 〔旗〕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其”,五行属木。 〔旗〕字仓颉码是YSOTC,五笔是YTAW86,YTDW98,四角号码是08281,郑码是SYME,中文电码是2475,区位码是3876。 〔旗〕字的UNICODE是U+65D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071,UTF-32:000065d7,UTF-8:E6 97 97。 〔旗〕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152,属常用字。 〔旗〕字异体字是㫅、𣄃、𥛏。 旗的笔顺Loading... 旗的意思旗旂qíㄑㄧˊ基本解释①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 ②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人(满族人)。~籍。~袍。 ③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详细解释名词 1.同本义bear-figured flag。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 《说文》熊虎曰旗。 —— 《广雅》师都建旗。 —— 《周礼·春官》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 —— 《周礼·司常》望其旗靡。 —— 《曹刿论战》 2.泛指各种旗帜flag; banner。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贾谊《过秦论》以为旗章。 —— 《礼记·月令》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 《管子·兵法》 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3.表识,标志 pennant。如: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旗望(酒旗);旗麾(将旗) 4.清代以旗帜的名色作为区别的兵民一体的组织 [“Eight banners”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如:旗丁(满族士兵);八旗;旗田(清朝旗人的田地);旗兵(八旗兵丁);旗官(旗人之为官者);旗校(旗军的校官) 5.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banner。 6.假借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name of constellation。 寿于旗翼。 —— 《荀子·富国》 动词 ◎号令 Order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吕氏春秋·谕大》 旗字的翻译
旗的国语辞典解释旗旂qíㄑㄧˊ详细解释名 1.装在竿上,有特别图案,作为某种标帜或号令的布帛或纸。 《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宋•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词:“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国旗、旌旗、令旗、摇旗呐喊。 2.清代军队的部署单位。参见“八旗”条。 3.清代蒙古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縣”。参见“盟旗制度”条。 4.姓。如汉代有旗光。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旗的两岸词典解释旗旂qíㄑㄧˊ详细解释1.旗帜。 国旗、锦旗、旗手、旗语。 2.指八旗制度。清代满族、蒙古族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旗下士兵和户籍被编制在八旗军队中的闲散家庭成员称做旗人。旗人由各地八旗驻防将军或都统管辖,闲则为民,战则为兵,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正(镶)黄旗、正(镶)白旗、正(镶)红旗、正(镶)蓝旗。 3.八旗兵屯驻地。现沿用为地名。 蓝旗营。 4.属于八旗的;满族的。 旗人、旗袍。 5.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喀喇沁旗。 6.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旗的字源字形
以下是“旗”的正体“旂”的字形
含旗字的成语偃旗息鼓 旗鼓相当 旗开得胜 重整旗鼓 大张旗鼓 斩将搴旗 旗帜鲜明 红旗报捷 摇旗呐喊 扯旗放炮 扯顺风旗 拉大旗作虎皮 顺风扯旗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拔旗易帜 辙乱旗靡 旌旗蔽日 旌旗蔽天 重振旗鼓 搴旗取将 旗开取胜 斩将刈旗 旌旗蔽空 更多… 旗字组词旗开头的词语旗帜 旗袍 旗号 旗帜鲜明 旗子 旗人 旗杆 旗舰 旗手 旗开得胜 旗鼓相当 旗语 旗装 旗搒 旗榜 旗牓 旗扁银两 旗兵 旗布 旗布星峙 旗常 旗氅 旗船 更多… 旗结尾的词语红旗 国旗 五星红旗 锦旗 党旗 彩旗 升旗 八旗 军旗 白旗 旌旗 战旗 令旗 义旗 队旗 扬旗 下半旗 降旗 团旗 降半旗 校旗 献旗 奖旗 更多… 旗中间的词语大张旗鼓 红旗手 偃旗息鼓 重整旗鼓 摇旗呐喊 重振旗鼓 八旗兵 八旗都统 八旗鹿肉 拔旗易帜 八旗制度 八旗子弟 插旗拔寨 扯旗放炮 重张旗鼓 船旗国 刁斗旗杆 改旗易帜 鼓馁旗靡 鼓旗相当 黑旗军 红旗报捷 红旗猎猎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