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笲 |
释义 | 笲fán ㄈㄢˊ 正文・未集上竹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上 竹部 11画 U+7B32 笲 笲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6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881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1頁,第8字 音《廣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正韻》:符艱切,𡘋音煩──竹器,所以盛棗脩。 音又,《廣韻》:扶晚切;《集韻》:父遠切;《正韻》:甫版切,𡘋音軬──義同。 音又,《廣韻》、《集韻》:皮變切;《正韻》:毗面切,𡘋音卞──義同。 例《集韻》同「匥」。 卷目:考證・未集上 部首:竹部 愛日堂藏本: 第496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1頁,第19字 《禮・昏禮》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 謹照原書昏禮改昏義。 注解〔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笲〕字拼音是f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弁。 〔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án] ⑴ 古代一种圆形竹器:“妇执~枣栗自门入。”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笲fán ㄈㄢˊ ⺮部共11画上下结构U+7B32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部 11画 5画 上下结构 TCAJ HIT MZE 88443 无 U+7B32 31431454132 撇、横、点、撇、横、点、撇折、点、横、撇、竖 匥 笲字概述〔笲〕字拼音是fán,部首是⺮,总笔画是11画。 〔笲〕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弁”。 〔笲〕字仓颉码是HIT,五笔是TCAJ,四角号码是88443,郑码是MZE。 〔笲〕字的UNICODE是U+7B3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538,UTF-32:00007b32,UTF-8:E7 AC B2。 〔笲〕字异体字是匥。 笲的意思笲fánㄈㄢˊ基本解释◎古代一种圆形竹器:“妇执~枣栗自门入。” 笲字的翻译
笲的国语辞典解释笲fánㄈㄢˊ详细解释名 ◎古代一种盛物的竹器。 《礼记•昏义》:“赞见妇于舅姑,执笲枣栗段修以见。”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四•礼记音义之四》:“笲,器名,以苇若竹为之,其形如莒,衣之以青缯,以盛枣、栗、腶修之属。”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笲的两岸词典解释笲fánㄈㄢˊ详细解释◎〈书〉古代一种形制似筥的盛物竹器(常用于新妇向舅姑行贽礼)。 赞见妇于舅姑,执笲枣栗段修以见(《礼记‧昏义》)。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笲的字源字形
笲字组词笲菜 更多…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