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籚 | |||||||||||||||||||||||||||||||||||||||||||||||||||||||||
释义 | 籚lú ㄌㄨˊ 卷五竹部共22画 说文解字 卷五 竹部 22画 U+7C5A 籚 洛乎切 籚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五上反切洛乎切頁碼第144頁,第34字續丁孫 籚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九反切論孤反頁碼第370頁,第4行,第1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五上反切洛乎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779頁,第2字許惟賢第347頁,第9字
段注積竹見《殳部》。矝,柄也。《考工記》。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注。廬,矛𢧢矜柲也。按廬者,籚之假借字也。《釋文》曰:廬,本或作籚。 从竹。盧聲。 段注洛乎切。五部。 《春秋國語》曰:朱儒扶籚。 段注《晉語》文。今本朱籚作侏盧。朱儒扶籚,《西京賦》所謂都盧尋橦也。 籚字的相关索引
籚lú ㄌㄨˊ 正文・未集上竹部共22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上 竹部 22画 U+7C5A 籚 籚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58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904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865頁,第8字 音《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𡘋音盧。 例又,《類篇》:筐也。大曰籚,小曰籃。 例又,通作廬。 例又,《韻會》同「櫨」,柱上拊也。〈晉語〉:侏儒扶籚。 注解〔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籚〕字拼音是l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盧。 〔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ú]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⑵ 矛、戟的柄。⑶ 筐;饭器。⑷ 古同“櫨”。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籚lú ㄌㄨˊ ⺮部共22画上下结构U+7C5A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部 22画 16画 上下结构 THAL 86 、 THLL 98 HYPT MIKL 88212 无 U+7C5A 3143142153152512125221 撇、横、点、撇、横、点、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竖、竖、横 櫨 、 盧 籚字概述〔籚〕字拼音是lú,部首是⺮,总笔画是22画。 〔籚〕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盧”。 〔籚〕字仓颉码是HYPT,五笔是THAL86,THLL98,四角号码是88212,郑码是MIKL。 〔籚〕字的UNICODE是U+7C5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834,UTF-32:00007c5a,UTF-8:E7 B1 9A。 〔籚〕字异体字是櫨、盧。 籚的意思籚lúㄌㄨˊ基本解释①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 ②矛、戟的柄。 ③筐;饭器。 ④古同“櫨”。 籚字的翻译
籚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