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紖 | ||||||||||||||||||||||||||||||||||||||||||||||||||||||||||||
释义 | 紖zhèn ㄓㄣˋ 卷十三糸部共10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糸部 10画 U+7D16 紖 直引切 纼 紖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直引切頁碼第437頁,第34字續丁孫 紖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直引切頁碼第1037頁,第5行,第2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直引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631頁,第5字許惟賢第1145頁,第3字
段注牛系,所以系牛者也。《周禮・封人》作絼。鄭司農云:絼,箸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後鄭云:絼字當以豸爲聲。按絼讀如豸。池爾切。漢人呼雉卽絼也。絼變作紖,而讀丈忍切。仍絼雉之雙聲。今人讀紖余忍切,則非也。《少儀》曰:牛則執紖。 从糸。引聲。讀若矤。 段注直引切。十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古無舌上音,讀若挺。 紖字的相关索引
紖zhèn ㄓㄣˋ 正文・未集中糸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中 糸部 10画 U+7D16 紖 纼 紖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95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917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879頁,第15字 音《廣韻》:直引切;《集韻》:丈忍切;《正韻》:直忍切,𡘋音朕。 音又,《集韻》:以忍切,音引──義同。 注解〔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紖〕字拼音是zhè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引。 〔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èn] ⑴ 见“纼”。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紖zhèn ㄓㄣˋ 糹部共10画左右结构U+7D16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纼 糹部 10画 4画 左右结构 XXHH VFNL ZYI 22900 无 U+7D16 5544445152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横折、横、竖折折钩、竖 䊶 、 絼 、 纼 、 靷 、 𦄘 紖字概述〔紖〕字拼音是zhèn,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0画。 〔紖〕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引”或“糹、引”。 〔紖〕字仓颉码是VFNL,五笔是XXHH,四角号码是22900,郑码是ZYI。 〔紖〕字的UNICODE是U+7D1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022,UTF-32:00007d16,UTF-8:E7 B4 96。 〔紖〕字异体字是䊶、絼、纼、靷、𦄘。 紖的意思紖纼zhènㄓㄣˋ基本解释◎见“纼”。 紖字的翻译
紖的国语辞典解释紖纼zhènㄓㄣˋ详细解释名 ◎穿系牛鼻的绳子。 《礼记•少仪》:“牛则执纼,马则执靮。”汉•郑玄•注:“纼,所以系制之者。”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紖的两岸词典解释紖纼zhènㄓㄣˋ详细解释1.〈书〉用来穿系牛鼻的绳子;后泛指牵引牲口的绳索。 圉人负纼,武士索铁(《宋史‧卷四四一‧文苑列传三‧路振》)。 2.〈书〉牵引灵车的绳索。 葬纼、执纼。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紖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