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縊 | ||||||||||||||||||||||||||||||||||||||||||||||||||||||||||||
释义 | 縊yì ㄧˋ 卷十三糸部共16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糸部 16画 U+7E0A 縊 於賜切 缢 縊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於賜切頁碼第439頁,第21字續丁孫 縊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於賜切頁碼第1040頁,第6行,第1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於賜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646頁,第2字許惟賢第1151頁,第4字
段注絞各本作經。庸人所改也。今正。《交部》曰:絞,縊也。與此爲轉注。絞縊必㒳股辮爲之。《喪服》傳曰:喪之絰不摎垂葢不成也。不摎垂,謂不絞也。經本訓從絲爲一股。縊死必㒳股爲之。以其直縣也。故亦謂之經。許解縊必不云經也。《左傳》曰: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手部》曰:摎,縛殺也。 从糸。益聲。 段注於賜切。十六部。 《春秋傳》曰:夷姜縊。 段注桓十六年《左傳》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經也。段妄改為絞也。 白话解释缢,吊死。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益”作声旁。《春秋左传》上说:“姜夷自己上吊身亡。” 縊字的相关索引
縊yì ㄧˋ 正文・未集中糸部共16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中 糸部 16画 U+7E0A 縊 缢 縊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30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3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5頁,第41字 音《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𡘋音翳。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於賜切,音㱲──義同。 注解〔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縊〕字拼音是y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益。 〔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ì] ⑴ 吊死,用繩子勒死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縊yì ㄧˋ 糹部共16画左右结构U+7E0A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缢 糹部 16画 10画 左右结构 XUWL VFTCT ZUOL 28912 无 U+7E0A 5544444313425221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撇、横、撇、点、竖、横折、竖、竖、横 缢 縊字概述〔縊〕字拼音是yì,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6画。 〔縊〕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益”或“糹、益”。 〔縊〕字仓颉码是VFTCT,五笔是XUWL,四角号码是28912,郑码是ZUOL。 〔縊〕字的UNICODE是U+7E0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266,UTF-32:00007e0a,UTF-8:E7 B8 8A。 〔縊〕字异体字是缢。 縊的笔顺Loading... 縊的意思縊缢yìㄧˋ基本解释◎吊死,用繩子勒死。~殺。自~。 縊字的翻译
縊的国语辞典解释縊缢yìㄧˋ详细解释动 ◎用绳索勒紧脖子而死亡。 《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治父。” 缢死、自缢。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縊的两岸词典解释縊缢yìㄧˋ详细解释◎〈书〉勒死;吊死。 自缢、缢颈、缢死。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縊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