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道主 |
释义 | dōngdàozhǔ 东道主
东道主的意思词语解释东道主dōng dào zhǔ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东道主dōng dào zhǔ
东道主的字义分解
【东道主】的常见问题
dōngdàozhǔ 东道主
拼音: dōng dào zhǔ 怎么读 注音: ㄉㄨㄥ ㄉㄠˋ ㄓㄨˇ 繁体: 東道主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北道主人 东道主人 反义词: 座上客 东道主的意思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主人。 例子:郁达夫《海上》:“晚餐吃后,有人做东道主请去看戏。”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重回国执政,为报复郑国与秦国联合出兵伐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说郑国与秦国不相连,让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去对付晋国,牵制晋国对秦国有好处。秦穆公认为有道理就立即撤军。 东道主的详细解释【释义】郑国作为招待秦国出使东方使节的主人。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后用“东道主”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 【典源】《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1]、[2]围[3],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4]。越国以[5],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6]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7]郑以为[8],[9]之往来,[10]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注解[1]秦:秦国。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约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孝公时定都咸阳,得商鞅变法图强,积极东侵。惠王时重用张仪,以连横政策离间六国。昭襄王用范雎采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2]晋:晋国,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3]郑:周朝诸侯国之一。故址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县。 [4]执事:执掌事务的人。 [5]鄙远:指秦国若得郑地以为国,则须越过晋国之地。 [6]倍:增加。阮元之校勘记言此字当作“陪”。 [7]舍:通“舍”,放弃、舍弃。 [8]东道主:东边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此指郑国可以作为秦国东方寄寓之所的主人,以招待秦国往来的使者。 [9]行李:即“行理”,掌管外交之使臣。 [10]共:音gōng,通“供”,供给。 【典故】“东”有东家、主人的意思。古时主位在东,客位在西,所以称主人为“东”,如“店东”、“房东”。“东道”,本来是设宴待客的意思,后常用为“东道主”,指请客的主人。《左传・僖公三十年》提到在这一年的九月,晋文公、秦穆公合军包围郑国,是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并且有二心而与楚国亲近。此时郑国危难当前,派了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希望能化解这次的危险。烛之武见了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包围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了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劳烦您了。但是,必须隔著晋国才能占领遥远的郑国,来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用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实力,就等于您本身力量的削弱。如果赦免郑国,让它作为秦国在东边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负责招待秦国使臣的往来,供应所需的一切,这对您是没有害处的。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等占领了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势必又要扩张它西边的领土,到时晋国不损害秦国,还能从哪里取得土地呢?”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就和郑国结盟,派了杞子、逢孙、杨孙在郑国戍守,自己则撤军回国了。后来“东道主”被用来泛指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 【书证】
【用法】语义泛指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 类别用在“宴客主人”的表述上。 例句①今天我请客,下次就由你当东道主了。 ②这次宴会办得十分成功,处处展现了东道主的盛情和殷勤。 ③大专院校的篮球比赛,一直是由各个学校轮流担任东道主的脚色。 ④既要让每个客人宾至如归,又要顾虑到每个人特殊的喜好和兴趣,这个东道主可真不好当。 ⑤本届的运动会,我国身为东道主,自然应该好好招待各国的运动员,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东道主的翻译
东道主成语接龙“主”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东”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东道主字义分解东读音(dōng), 一部,共5画 ①.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 如: 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②.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 如: 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③. 请客出钱的人。 如: 作东。 ④. 姓。 查看详细解释 道读音(dào), 辵部,共12画 ①. 路,方向,途径。 如: 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②. 指法则、规律。 如: 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 如: 道学。传道。修道。 ④. 方法,办法,技术。 如: 门道。医道。 ⑤.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⑥.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 如: 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⑦.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 如: 会道门。一贯道。 ⑧. 说,讲。 如: 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⑨. 用语言表示情意。 如: 道喜。道歉。道谢。 ⑩. 线条。 如: 铅笔道儿。 ⑪.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⑫.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⑬. 量词。 如: 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⑭.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查看详细解释 主读音(zhǔ), 丶部,共5画 ①.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 如: 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②.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 如: 君主。主上。 ③.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 如: 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④.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 如: 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⑤.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 如: 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 ⑥. 预示。 如: 早霞主雨。 ⑦.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 如: 木主。神主。 ⑧.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⑨. 姓。 查看详细解释 东道主成语组词东的成语道的成语主的成语 东道主相似的成语东道主人做东道东道之谊东道之情说东道西人道主义北道主人推东主西道西说东道东说西吾道东矣吾道将东数东瓜,道茄子道道地地地地道道公公道道说说道道津津乐道头头是道饿殍载道主心骨清道夫本本主义主观主义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