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譌 | ||||||||||||||||||||||||||||||||||||||||||||||||||||||||||||
释义 | 譌é ㄟˊ 卷三言部共19画 说文解字 卷三 言部 19画 U+8B4C 譌 五禾切 訛 譌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三上反切五禾切頁碼第74頁,第28字續丁孫 譌
附注丁福保詁林:「案:《慧琳音義》七十七卷十一頁,『譌』注引《說文》『偽言也』,蓋古本如是。二徐本『偽』誤作『譌』,宜改。」按:今《詩・小雅・沔水》作「民之訛言」。《說文》無「訛」,「訛」字後出。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五反切五他反頁碼第211頁,第1行,第3字述
鍇注臣鍇曰:「今《詩》作吪,假借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三上反切五禾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394頁,第5字許惟賢第177頁,第15字
段注疑當作僞言也。《唐風》。人之爲言。《定本》作僞言。箋云:爲,人爲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僞也。人以僞言相陷入。按爲僞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 从言。爲聲。 段注五禾切。十七部。 詩曰:民之譌言。 段注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作為當云作偽,偽即譌字。 朱二𠌶、華、蘤,花同一字,則譌亦同上二字。[一] 錢一作為當云作偽,偽即譌字」。⑴「偽,古作為字。故「東作」「南偽(譌)」作、偽意同」。⑵○上列二說似謂:《尚書》「平秩南譌「,譌字當作偽,偽即「作為」之為之正字。「東作」與「南偽」義同。未知是否?俟質。 周二作為當云作偽,偽即譌字。[一]朱氏第二次筆記將「譁,謣,譌」三字併為一條訓釋,而其第一次及錢氏筆記僅有「譌」字一條,今從分釋。 譌字的相关索引
譌é ㄟˊ 正文・酉集上言部共19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上 言部 19画 U+8B4C 譌 譌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19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80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55頁,第12字 音《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𡘋音吪。 例又,《山海經》:章莪山有鳥,名曰畢方,見則邑有譌火。〔註〕譌,亦妖訛字。 音又,《集韻》:吾瓜切,瓦平聲──與譁同。 音又,《集韻》:古委切,音垝──與詭同。 注解〔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譌〕字拼音是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爲。 〔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é] ⑴ 同“訛”。错误。《廣韻•戈韻》:“譌”,同“訛”。㈡ [wá] ⑴ 同“譁”。变化。《廣雅•釋言》:“譌,譁也。”㈢ [gu] ⑴ 同“詭”。狡诈。《集韻•紙韻》:“詭,《説文》:‘責也。’一曰詐也。或从為。”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譌é ㄟˊ 言部共19画左右结构U+8B4C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言部 19画 12画 左右结构 YETO YRBHF SPYU 02627 无 U+8B4C 4111251344335554444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撇、点、点、撇、撇、横折、横折、横折钩、点、点、点、点 譌字概述〔譌〕字拼音是é,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9画。 〔譌〕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爲”或“訁、爲”。 〔譌〕字仓颉码是YRBHF,五笔是YETO,四角号码是02627,郑码是SPYU。 〔譌〕字的UNICODE是U+8B4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660,UTF-32:00008b4c,UTF-8:E8 AD 8C。 譌的意思全部é1wá2gu3 譌1éㄟˊ基本解释◎同“訛”。错误。《廣韻•戈韻》:“譌”,同“訛”。 譌2wáㄨㄚˊ基本解释◎同“譁”。变化。《廣雅•釋言》:“譌,譁也。” 譌3guㄍㄨ˙基本解释◎同“詭”。狡诈。《集韻•紙韻》:“詭,《説文》:‘責也。’一曰詐也。或从為。” 譌字的翻译
譌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