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辵 | |||||||||||||||||||||||||||||||||||||||||||||||||||||||||||||||
释义 | 辵chuò ㄔㄨㄛˋ 卷二辵部共7画 说文解字 卷二 辵部 7画 U+8FB5 辵 丑略切 辵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二下反切丑略切頁碼第51頁,第10字續丁孫 辵
附注段玉裁改「从彳,从止」作「从彳、止」。王筠句讀:「許君以字形有止,遂說以乍止,非也。部中字皆行義。辵與行同意,行不能左行而右止,辵不能前行而後止,止衹是足耳……《廣雅》:『辵,犇也。』《玉篇》:『辵,走也。』是也。」按:甲骨文從行,從止。從行與從彳同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四反切禇芍反頁碼第150頁,第7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辵,行也,故曰乍行乍止也。今《公羊傳》『辵』作『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二下反切丑略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77頁,第1字許惟賢第123頁,第10字
段注《公食大夫・禮》注曰:不拾級而下曰辵。鄭意不拾級而上曰栗階。亦曰歷階。不拾級下曰辵階也。《廣雅》。辵,奔也。 从彳止。 段注彳者乍行。止者乍止。丑略切。古音葢在二部。讀如超。 凡辵之屬皆从辵。讀若《春秋傳》曰辵階而走。 段注讀若二字衍。《春秋傳》者,《公羊》宣二年文。今《公羊》作躇。何休曰:躇猶超遽不暇以次。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尺,舌上】。《經典釋文》音踱(舌頭,古音),踱,六朝人已用之。 白话解释辵,走走停停。字形采用“彳、止”会义。所有与辵相关的字,都采用“辵”作边旁。读音像读《春秋公羊传》中“辵階而走”的“辵”字。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其形由 辵字的相关索引
辵chuò ㄔㄨㄛˋ 正文・酉集下辵部共7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下 辵部 7画 火 U+8FB5 辵 辵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02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3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37頁,第1字 音《廣韻》:丑略切;《集韻》:敕略切,𡘋音㲋。 例又,《六書故》:循道疾行也。 例又,與躇通。 例《六書正譌》:从彳、从止,會意。隸作辶。有與足𧺆彳三部相通者。互見本註。 注解〔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辵〕字拼音是chuò,上下结构,五行属火。 〔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uò] ⑴ 走走停停。⑵ 跑。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辵chuò ㄔㄨㄛˋ 辵部共7画上下结构U+8FB5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辵部 7画 画 上下结构 火 EHU HHHO PDII 20801 6595 U+8FB5 3332134 撇、撇、撇、竖、横、撇、捺 辶 、 𣥆 辵字概述〔辵〕字拼音是chuò,部首是辵,总笔画是7画。 〔辵〕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彡、"龰"”,五行属火。 〔辵〕字仓颉码是HHHO,五笔是EHU,四角号码是20801,郑码是PDII,中文电码是6595。 〔辵〕字的UNICODE是U+8FB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789,UTF-32:00008fb5,UTF-8:E8 BE B5。 〔辵〕字异体字是辶、𣥆。 辵的笔顺Loading... 辵的意思辵chuòㄔㄨㄛˋ基本解释①走走停停。 ②跑。 详细解释动词 1.忽走忽停;步履踌躇walk one moment and stop the next。 辵,乍行乍止也。 —— 《说文》 2.奔走,疾走run。 辵,犇也。 —— 《广雅》 辵字的翻译
辵的国语辞典解释辵chuòㄔㄨㄛˋ详细解释动 ◎忽走忽跳。 《说文解字•辵部》:“辵,乍行乍止。”《仪礼•公食大夫礼》“宾栗阶升不拜”句下汉•郑玄•注:“不拾级而下曰辵。”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辵的两岸词典解释辵chuòㄔㄨㄛˋ详细解释1.〈书〉忽走忽停。 2.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辵的字源字形
辵字组词辵辵 辵辵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